研招网首页 > 考研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考研复试:面试心理三大雷区曝光

点击数:4692 发布时间:2025-08-19 收藏本页

阅读正文

考研复试:面试心理三大雷区曝光

  研究生考试的笔试环节已经告一段落,在焦急等待笔试成绩出来的同时,相信不少同学也开始了面试的筹备。每个院校的复试一般在3月下旬到5月上旬进行,过去一般是等额面试,目前基本上都已改成差额面试,差额比率一般根据120%左右学会。每年都有一部分考生在复试中折戟,因此绝不可以忽略了面试关。作者站在教授、考官的角度,介绍几种容易致使被淘汰的面试心理,大伙防微杜渐,为面试提前做好充分筹备。

  心理雷区1、充分筹备,瞬间遗忘

  教室501正在进行研究生考试的面试环节。小媛在教室外踱来踱去,双手发凉,掌心都是汗水,嘴里不停地背诵着中文和英文的自我介绍。这是小媛第二次考研了,上次就是败在面试这一环节,由于当时太想好好表现自己,把自己能想到的老师或许会提问的问题都一一做了筹备,还把对这类问题的回答都背下来了。但真正面对五六位老师的时候,居然大脑一片空白,之前筹备好的发言全部忘了,连我们的学校都差点说错。在导师提问环节中,小媛回答得也是磕磕绊绊,一些要点甚至完全想不起来了。所以,为了让自己不再忘词,小媛还在拼命地背诵着自我介绍。

  求学剖析:

  紧张是大家日常常常会有些一种情绪。心理学中,焦虑是指预期马上会面临不好的处境而产生的紧张情绪,是一种内心的不安和恐惧状况,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如口干、胸闷、心悸、出冷汗、双手震颤、厌食等。普通的紧张都是暂时性的,突发性的紧张是一种恐惧感。

  小媛就是由于心里紧张而表现得不好,甚至还忘了之前已经筹备好的内容,最后致使兵败面试关。经过长期考研备战,过了笔试关,进入到复试,心理紧张是非常正常的,不紧张反而不正常。其实焦虑也不完全是件坏事,适度的紧张能提升学习的效率,激起内在的潜力,但过度的紧张就会带来不好的的后果了,还会干扰大家的思维和记忆。

  求学想办法

  有效消除紧张心理,从根本上来讲一是要减少对我们的需要,维持一颗平时心走进考场。在面试前进行充分的筹备是需要的,除去看课本常识外,也推荐同学们多找些最近的权威文献看看,认识一下本专业的进步方向,现在研究的热门问题及主要看法。艺高人胆大,熟知了我们的专业常识,在实战中也不会由于听到陌生的词语而紧张。

  在面试时,老师能看出不少同学都是比较紧张的,但有不少同学都会掩饰,掩饰得也非常有艺术。第一进入考场时必须要挺胸抬头,维持微笑。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不可以在还没有开口之前就输了。在回答老师提问时,最好分什么时间回答,做到逻辑明确,言简意赅。同时尽可能将我们的声音放大,如此既能缓解紧张,又能专心于我们的回答,更不会忘了自己之前说过的话。当然,假如自己实在太紧张,可以让紧张自由地挥洒出来,直接讲出,或者向老师们申请一分钟的冷静时间,进行深呼吸、用力抓紧拳头再松开等放松运动。(来源:《求学考研》)

  心理雷区2、群面抢话,急于表现

  一场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后,大部分小组成员对小雷的印象都不好。不可以不承认小雷对专业学习得非常不错,对大伙讨论的话题非常有我们的见解,但他却常常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总是是其他同学还没讲完我们的看法,他就给那个同学进行汇总了。一旦有同学的见解与他不同便与其进行辩论,还引用各种理论、模型说服大伙,不经意间导致了一言堂,甚至还有的咄咄逼人。小组一共有7名成员,最后居然变成了小雷和另外6个同学的辩论赛。小组讨论一共40分钟,过了半小时大伙居然还没形成统一的建议。(来源:《求学考研》2025年第1期)

  求学剖析

  现在一些学校的考研面试过程中使用了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通过让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一段时间的讨论,来察看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反应能力与专业常识的学会和运用程度等。小雷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得过于突出,虽然展示出他自己的一些专长,除去口才好、常识学会扎实外,没表现出合作意识,更没给别的人一个表现的机会,过于强势,急于表现自己,如此反而容易引起老师的反感情绪。(来源:《求学考研》2025年第1期)

  考研可以说是生活的一个转折点,而面试的时间每一个人只有几分钟,因此同学们抓住那几分钟拼命展示自己也是无可厚非的。表现欲是人的基本欲望,是个性突出、有生命力的表现,但过于表现、欲望过于突出却会反映个人的内心空虚。群体面试不是辩论赛,需要大伙合作攻克难关,所以不要急于表现自己,必须要做好每一件小事,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人的本质正是从小事情来体现的。

  求学想办法

  每一个人心里都期望可以得到其他人的认同和赞扬,人的成长一直不能离开勉励。每一个人都渴望去展示自我,人的情感功能系统还有一个先天存在的机能,这就是需要别人关注自己、亲近自己和看重自己。然而放在小组讨论中,每一个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其他人的风度、教养和见识。这三者是通过个人发言的机会、发言的内容、何时停止、遭到反驳时的态度、倾听别人谈话时的态度等表现出来的。因此,即使在如此高压的环境下,也要掌握去控制大家我们的表现欲。

  考生们在面试中至少要做到:进行有效的发言;擅长提出新的见解和策略;敢于发表不一样的建议,支持或一定其他人的建议,在坚持我们的正确建议基础上依据其他人的建议发表我们的看法;是不是擅长消除紧张氛围,说服其他人,调解争议,创造一个使不大开口的人也想发言的氛围,把众人的建议引向一致;倾听其他人建议,不要侵犯别人发言权。

  另外还要提醒一些考生,除去控制我们的表现欲外,也不要对老师和其他同学咄咄逼问,钻牛角尖地追问到底。或许你觉得这会显出你最好学,有非常强的求知欲,但在其他人眼里,你可能就是一个不成熟的典范了。

  心理雷区3、迎合考官,不慎落马

  莉莉考的是中国文学的硕士,在面试时一位研究古时候文学的老师让她谈谈对古时候乐府诗的认识,但莉莉其实并不喜欢古时候文学,对这一块的认知也不够深入,但一想假如自己坦诚说源于己对这一块的认知不够彻底或许会得不到高分,再想想这个老师是研究古时候文学的,只须夸夸乐府诗歌就好了,于是硬着头皮回答了,回答中还说自己对乐府诗歌非常有兴趣。本以为回答完这个问题就没了,没想到那个老师对她的回答产生了兴趣,居然让她背诵一首乐府诗,并剖析下这首诗的闪光点。这下莉莉傻眼了,由于她从来没能完整地背诵过一首乐府诗。

  求学剖析

  同学们在回答问题上投老师所好,有几种缘由:一是渴望获得正确的信息;二是为了被喜欢和同意;三是为减缓群体重压。

  在面试之前,同学们心里一定都会猜测面试的导师会是哪种人,眼神犀利的老师?爱挑剔的上司?评头论足、言辞犀利的评委?因此在面试过程中,为了获得导师更多的一定,给导师留下深刻印象,同学们有意无意地都会去迎合老师,这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人情。

  然而像莉莉这样的情况,虽然能勉强回答了第一个问题,但却不可以招架老师的下一个攻击,也证明了迎合这个方案并不是上上策。因此面试的时候,大伙不要用一些自作聪明的招式以期蒙混过关,毕竟老师们对我们的研究范围都很知道,仅需多问几个问题就能看出来,基本能看出什么学生是真正做了功课的,什么只不过现场胡诌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诚实度考验,也是很多老师挑选学生时的考查重点。(来源:《求学考研》2025年第1期)

  求学想办法

  同学们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不要揣摩老师的意图而去刻意迎合老师的心理,你如何想就如何说,不要去想什么标准答案,回答的过程有时比答案本身更要紧,但也不要刻意标新立异。当然这并非说要你跟老师唱反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第一,知道你考试报名老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就是必要的,但最好是要自己吸收消化了,形成我们的常识内容,打造我们的看法,而不是等到老师提问时以背诵式的回答或曲意迎合。

  面试形式各种各样,面试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一些老师的问题或许会比较偏向专业的,一些老师或许会喜欢问你的毕业论文,还有一些老师对当下热点的政治、社会、经济等问题有兴趣。同学们假如要对每一块都深入地知道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就要依据我们的考虑去回答,而不要弄虚作假,更不要想当然地觉得。假如真的不了解,就说不了解,大胆地表露我们的想法,毕竟在所有些环境和变化中,大家唯一可以掌控的就是自己。

考研网,为考生提供考研时间,考研报名,考研培训辅导,院校专业信息,考研准考证打印,考研分数线,考研成绩查询,考研复习资料,考研复试调剂,考研真题下载以及线上考研辅导课程学习。

Copyright(c)2018-2025 研招网(https://www.hnqtw.com/)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127099号

研招网(https://www.hnqtw.com/) 版权所有